中南大学唐北沙教授团队利用三代测序技术成功鉴定FCMTE致病基因

2018年11月16日 12:12  点击:[]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教授团队通过新一代(三代)测序技术,在全球首次鉴定出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伴癫痫(FCMTE)的致病基因,该成果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杂志上,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反响。据悉,唐北沙教授团队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王凯教授一起,通过设计计算测序方法,与北京希望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望组”)梁帆团队合作,开展主题为《Long-read sequencing identified intronic repeat expansions in SAMD12 from Chinese pedigrees affected with Familial Cortical Myoclonic Tremor with Epilepsy》的研究,将神经遗传病基因克隆研究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图为唐北沙教授(第二排右五)与团队部分成员)

唐北沙教授介绍,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伴癫痫(FCMTE)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发性癫痫综合征,以成年期起病的皮质肌阵挛性震颤与频率稀发的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尚缺乏系统流行病学研究,日本学者报道其患病率为1/35000,为相对高发区,中国本土仅约20个FCMTE家系报道,这有可能是人们对致病突变的认识不够,也可能是技术方法缺陷而漏检,而三代测序技术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部分诊断未明的遗传疾病或可通过尝试三代测序技术,最终获得基因诊断,从而进一步认识疾病,预防疾病,降低诊疗成本,造福广大患者。

唐北沙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研究工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便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夏家辉院士团队在中国本土上克隆的第一个致病基因——“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致病基因-GJB3基因”的研究工作。随后,该团队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相继成功鉴定克隆了SCA35致病基因TGM6、ARCA致病基因CHIP和UBA5、CMT致病基因HSP22及PKD致病基因PRRT2等,系统建立了神经系统遗传病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诊断与分析平台。北京“希望组”研究团队具备Nanopore、PacBio及BioNano等长读长技术平台,基于超算集群开发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病精准检测方案,能够准确检测外显子区域及非编码区的致病结构变异,极大地提高了遗传病的检出率,全方位满足各种疑难遗传病的精准检测。唐教授团队通过与北京“希望组”团队的合作,实现了利用三代测序技术全球首次鉴定FCMTE疾病致病基因的突破。

上一条:中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进入总学科数达15个 下一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陆前进教授荣获“中国医学科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