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中南土博士

2019年01月05日 10:30  点击:[]

李伟,土木工程学院80后青年教师,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南大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博士。2014年留校,从事铁道工程研究和教学,他与中南一起走过的16年里,沉心于科研,用自己的力量推动教学改革。

学术牛人

用一个词来评价导师李伟,学生们大多回答:“学术牛人、科研能力强、编程高手、对各种软件了如指掌......”

李伟的导师蒲浩教授这样评价他:“李伟的科研都是靠自己拼出来的。”

铁路选线是铁路建设的“龙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专业,但同时又是一个偏重实践的专业,发表偏向理论研究的SCI论文难度非常大。而且由于国际上该领域研究较少,很多SCI期刊不接收选线论文。

爱拼才能赢。李伟刚留校任教的前两年,准备发表一篇论文,但投了6个期刊都因为不在征稿主题之列而被“秒拒”,只有《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这份在土木、交通、建造技术、计算机科学-交叉应用4个领域影响因子均排名第1的国际顶级期刊给了他一线希望。他硬着头皮投了过去,回信却让他惊呆了:该期刊在肯定了他的思想的同时,7个审稿专家提出了90多个问题和意见,并且要求在4周内修改完毕。当时已是腊月廿五,李伟当即退掉了回老家陪父母过年的车票,与团队彻夜奋战。28天里,他只有大年三十到初二在家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每天1点睡,5点起。文章修改量达到70%,给专家的回复信写了50余页。等到第二轮审稿,只剩下6条建议,2个月后,稿件被顺利录用。

这次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一个“拼”字成为他的信念。他更加努力的潜心科研,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些年来,他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软件二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一等奖4项。目前,他正积极冲击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近几年来,李伟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土木、交通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1的期刊CACAIE论文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

李伟相信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永远不要放弃,因为你可能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

课堂上的铁路选线黑科技

从2006年开始,李伟与国内各大铁路设计单位合作,研究铁路选线设计的最新技术与方法。有几次学生问他:“我们国家高铁做的这么好,为什么教材里面都没有高铁的案例?”,“我们做课程设计的时候,每一次线路的调整都要进行繁琐的计算和绘图,设计院也是这么干的吗?”这些话引起了李伟的反思:“我们的教材讲述选线的经典理论与方法。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理念都在设计院,遗憾的是设计院的人不会去编教材。”

选线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设计过程中包含大量繁琐、重复的计算绘图,导致传统手工铁路选线设计非常耗时,完成一个案例设计动辄需要好几个小时,几乎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定线实操。

李伟决定做设计院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努力为学生带来最新最好的东西。他决定对铁路设计院现有的研发系统进行改造,研发一套教学版系统,让学生在系统中便捷地调整线路方案。构想很快得到了实现。所有繁琐重复的计算和绘图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设计时间压缩到十几分钟。这一系统使得将设计全过程搬上课堂成为可能。他研发的这一教学课件也在第九届中南大学“三十佳”比赛中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斩获“十佳课件”第一名。这样的新式课件在国内外尚属首创。

他还研发了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平台,完成设计后,可快速自动生成铁路线路三维场景,形象直观的审视设计,他的这些“黑科技”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李伟还和导师蒲浩教授研发了铁路数字选线平台,在国内80%以上铁路选线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李伟及其团队从设计单位获取大量的最新案例,甄选了各种环境下能代表当前选线思想的典型案例,有效解决了既有教学中案例缺乏的难题。

在李伟的课堂里,除了选线知识,还有很多从选线里面折射出的“考虑问题全面”、“目光长远”、“舍得局部,赢得全局”的人生哲理。他说“学生毕业之后即使不从事铁路选线工作,但如果通过我的课能真正领悟这些思想和哲理,那对他们是受益终身的,也是我最大的成功”。

学生喜欢叫他“师兄”

在学生印象中,李伟丝毫没有老师的架子,平日里总是一身休闲运动衫,面带微笑,平易近人,热爱运动,让人没有距离感。学生们说:“除了上课时候,他比我们更像一个学生。”正因此,学生们管他叫“师兄”。

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每年都会带领自己的毕业设计小组参加土木院举办的师生趣味运动会,目前已经实现了三连冠。

在许多人眼中,留校任教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是个“美差事”,其实他们往往承担着更大的科研压力和教学重任。

在中南,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在前几年主要从事科研任务,考虑到土木工程学院铁路选线教学的老师太少,李伟毫不犹豫地参与到铁路选线教学工作中。自工作以来,每年都讲授《铁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CAD》、《土木工程前沿》等课程,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带领学生参加认识实习。也正是这些教学工作,让他找到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萌生了将数字选线技术搬上课堂,将最新的选线方法引入毕业设计、编写一本新的选线教材等想法。

近两年,为响应“一带一路”、铁路“走出去”战略,李伟还积极承担了铁路选线的全英文教学工作,为尼日利亚、老挝、泰国等国家的留学生讲授铁路选线。但铁路选线只有上世纪70年代的经典英文教材,显然已经无法适用了,李伟用了整整一个寒假,查阅了大量的论文和资料,从零开始,编写教学资料,制作课件,并无私地分享给所有需要的老师。他还担任了2名泰国和埃塞尔比亚留学生的硕士生导师。

今年10月,3位泰国留学生找到李伟,希望能指导他们参加11月份举办的国际大学生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模拟邀请赛。虽然他们之前完全没有学习过铁路选线,也没有经过科研训练。但李伟非常支持他们,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给他们补充选线知识,启迪研究思维,指导他们一步一步解决难题。由于泰国学生的英语不太好,李伟经常要画各种草图,“手舞足蹈”地和他们交流,有时不知不觉已是第二天凌晨。最终他们获得优胜奖,学生们高兴地说“这是一个奇迹”。

除了教学,李伟还负责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建造实验分室的仪器维护、设备采购、实验管理、技术推广、参观讲解等工作。每年接待讲解30余场次。

如今,李伟已是一名3岁孩子的父亲。由于工作的忙碌,他通常周末最多只休一天,寒暑假也只能休息10天左右。熬夜是家常便饭,办公室成了第二个家。对于缺席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他一直都很惭愧。他的妻子为了家庭,为了他的事业,放弃了在广州的工作,回归家庭,默默付出。他用自己的拼劲,沉心于科研,发力在铁路,继续为中南发光发热。

上一条:张东山:直面未知的“下一分钟” 下一条:周锐:气管镜下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