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南大学生物标本馆“与标本对话”暑期标本制作营迎来湖南省内30余所中小学的70名7至14岁青少年学生。在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指导下,小营员们通过沉浸式实践探秘蝴蝶与植物的共生奇迹,亲历从野外采集到科学典藏的全过程。
自然共生课堂揭秘生态智慧
“为什么蝴蝶总在菊花丛中跳舞?”唐璐璐副教授的“‘蝶恋花’的秘密”专题课堂揭开生命协同演化的奥秘。实践环节中,营员们亲手压制定格大学生志愿者上周从大围山采集的菊科植物标本,并将预展翅的迁粉蝶、绿带黑凤蝶组装进生态画框。“蝴蝶翅膀的鳞片像会飞的调色盘!”一位女孩在封装绿带黑凤蝶时发出惊叹。
前沿科技点燃求知热情
生命科学学院iGEM团队带来的合成生物学科普将活动推向高潮。团队成员简单介绍合成生物学,打开世界新的大门。体验时间中,大家化身“工程师”用彩色橡皮泥模拟基因编辑过程,“用DNA积木建造细胞工厂”的生动演示,引导小营员发挥像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复杂的细胞结构转化为孩子们理解的童话王国。
高校担当赋能科普教育
活动尾声,营员们手持装帧好的菊科植物腊叶标本与蝴蝶生态框,在生物标本馆前合影并获颁社会实践证书。生物标本馆主任黄皓副研究员强调:“我们年均开展20余场公益科普,未来将开发更多适合低龄儿童的沉浸式课程。”据悉,本次活动通过馆方小程序免费预约,吸引了数百名观众登记参与。
作为中南大学“科研资源社会化”的重要窗口和青年文明号集体,生物标本馆持续为青少年提供触摸前沿科学的平台。欢迎更多的中小学校团队和青少年朋友们打卡中南大学生物标本馆和生命科学学院,感受生命的奇妙与美丽。